腹膜炎合并腹水需根據病因采取抗感染、引流、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主要方法有腹腔穿刺引流、抗生素治療、手術治療、利尿劑應用、原發病控制。
1、腹腔穿刺引流
對于中大量腹水需行治療性腹腔穿刺,通過置管持續引流減少腹腔壓力。穿刺后需送檢腹水常規、生化及細菌培養,明確腹水性質。引流期間需監測電解質平衡,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000毫升以內,避免誘發肝性腦病。頑固性腹水可考慮腹腔靜脈分流術。
2、抗生素治療
繼發性腹膜炎需經驗性使用廣譜抗生素,常見選擇包括頭孢三代聯合甲硝唑,或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根據腹水培養結果調整用藥,療程一般持續兩周。結核性腹膜炎需規范抗結核治療,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聯方案,療程不少于六個月。
3、手術治療
消化道穿孔導致的腹膜炎需急診剖腹探查,進行穿孔修補或腸段切除。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持續沖洗腹腔。惡性腫瘤引起的癌性腹水可考慮腹腔熱灌注化療,或放置腹腔化療泵。嚴重腹腔粘連患者可能需要腸梗阻松解術。
4、利尿劑應用
肝硬化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時,在抗生素治療基礎上聯合利尿劑。常用螺內酯與呋塞米按比例使用,需監測尿量及血肌酐變化。利尿效果不佳者可輸注白蛋白提高膠體滲透壓。利尿期間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鈉攝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
5、原發病控制
心源性腹水需強化心力衰竭治療,包括血管擴張劑、強心藥物等。腎病綜合征患者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需調節免疫治療。所有患者均需定期復查腹部超聲評估腹水消退情況。
腹膜炎腹水患者應臥床休息,采取半臥位減輕呼吸困難。飲食需保證足夠熱量和優質蛋白,肝硬化患者每日蛋白攝入控制在每公斤體重1.2-1.5克。限制每日液體入量,保持出入量負平衡。監測體重、腹圍變化,警惕電解質紊亂和肝腎綜合征?;謴推诳芍鸩皆黾踊顒恿浚苊飧箟后E增動作。定期隨訪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指標,預防腹水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