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通過休息制動、冷熱敷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肌腱炎通常由過度使用、運動損傷、姿勢不良、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引發疼痛的活動,使用支具或繃帶固定患處。手指肌腱炎可用鋁制夾板保持伸直位,跟腱炎建議穿軟底鞋。制動時間根據損傷程度決定,一般需要2-4周。恢復期可逐步進行無痛范圍內的關節活動。
2、冷熱敷治療
急性期48小時內每2小時冰敷15分鐘,能有效減輕腫脹疼痛。慢性期可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使用40℃左右熱毛巾每日3次,配合按摩效果更佳。注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溫度避免燙傷。
3、藥物治療
可遵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緩解疼痛,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促進肌腱修復,嚴重炎癥可局部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非甾體抗炎藥使用不宜超過7天,糖皮質激素注射每年不超過3次。
4、物理治療
超聲波治療能促進膠原蛋白再生,沖擊波治療適用于鈣化性肌腱炎,兩者均需6-10次療程。低頻電刺激可改善局部微循環,紅外線照射有助于緩解肌肉痙攣。治療期間需配合康復訓練。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肌腱炎可考慮關節鏡下清創術,嚴重肌腱斷裂需行肌腱修復術。術后需嚴格康復訓練,跟腱術后需穿戴步行靴6-8周。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術后感染預防。
肌腱炎患者日常應避免高嘌呤飲食以防尿酸沉積,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蛋白質促進組織修復。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中佩戴護具,運動后做好拉伸。中老年患者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設備。若疼痛持續加重或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應及時復查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