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血常規檢查主要項目有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紅細胞壓積、中性粒細胞比例等。血常規檢查可幫助評估孕婦是否存在貧血、感染、凝血功能異常等情況,對孕期健康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1、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負責運輸氧氣的蛋白質,孕期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可能提示缺鐵性貧血。孕婦血紅蛋白正常值通常不低于110克每升,若數值偏低需結合血清鐵蛋白等檢查進一步評估。貧血可能導致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等風險,可通過補充鐵劑、增加紅肉攝入等方式改善。
2、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孕期正常值為4-10×10^9每升。白細胞升高可能提示細菌感染,降低則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妊娠期生理性白細胞輕度升高屬于正常現象,但明顯異常需排查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常見孕期并發癥。
3、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參與凝血過程,孕婦正常值為100-300×10^9每升。血小板減少可能增加分娩出血風險,常見于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子癇前期等疾病。輕度減少可觀察隨訪,顯著降低需血液科會診,必要時輸注血小板預防出血。
4、紅細胞壓積
紅細胞壓積反映血液中紅細胞所占體積比例,正常值為33-45%。數值降低常與貧血相關,升高可能提示脫水或紅細胞增多癥。孕期血容量增加會導致生理性稀釋性貧血,但壓積過低仍需警惕缺鐵或維生素B12缺乏。
5、中性粒細胞比例
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比例升高常見于細菌感染、應激反應等。孕期激素變化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輕度增多,但伴隨發熱、C反應蛋白升高時需考慮抗感染治療。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需警惕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
孕婦應遵醫囑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檢查前無須空腹但避免劇烈運動。日常需保證富含鐵、葉酸、維生素B12的飲食,如瘦肉、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發現指標異常時不必過度焦慮,及時與產科醫生溝通,避免自行服用補血藥物。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增加監測頻率,必要時聯合血液科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