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可通過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病原體培養、腹腔鏡檢查等方式診斷。附件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蔓延、手術操作感染、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
1、婦科檢查:
雙合診或三合診可觸及附件區增厚、壓痛或包塊,宮頸舉痛陽性提示盆腔炎癥反應。急性期患者下腹肌緊張伴反跳痛,慢性期可能出現子宮活動受限。檢查需排除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等急腹癥。
2、實驗室檢測:
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水平增高。陰道分泌物鏡檢發現大量白細胞,pH值>4.5。淋球菌核酸擴增試驗和衣原體抗原檢測可明確特異性感染。
3、影像學檢查:
經陰道超聲可見輸卵管增粗、積水或卵巢周圍液性暗區,嚴重者呈現臘腸樣改變。CT或MRI能顯示盆腔膿腫形成及周圍組織粘連情況,有助于鑒別闌尾炎、憩室炎等疾病。
4、病原體培養:
宮頸管分泌物培養可檢出大腸埃希菌、鏈球菌等需氧菌,厭氧菌培養需特殊培養基。藥敏試驗指導抗生素選擇,對反復發作或治療無效者尤為重要。培養陰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5、腹腔鏡檢查:
直視下觀察輸卵管充血水腫、膿性滲出物附著,是診斷金標準??赏瑫r進行粘連松解、膿腫引流等治療。適用于病情復雜、疑似腫瘤或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診斷期間需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急性期臥床休息時采用半臥位促進炎癥局限,飲食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魚肉、蒸蛋,適量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謴推诳蛇M行盆底肌訓練,每日溫水坐浴2次緩解不適。持續發熱或腹痛加劇需立即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