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檢查通常包括盆底肌力評估、尿動力學檢查、盆底超聲、POP-Q分期評估和神經電生理檢測五項核心項目。
1、盆底肌力評估:
通過指檢或生物反饋儀測量盆底肌收縮強度,采用牛津分級系統0-5級量化肌力水平。評估時需檢測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的協調性,常見于產后42天復查或壓力性尿失禁初診。肌力≤3級需結合肌電圖進一步診斷。
2、尿動力學檢查:
使用尿流率測定和膀胱壓力容積測量,明確儲尿期/排尿期功能障礙。檢測項目包括最大尿流率、殘余尿量、逼尿肌壓力等參數,可鑒別壓力性尿失禁與急迫性尿失禁。檢查需留置導尿管并配合咳嗽試驗。
3、盆底超聲:
經會陰或經直腸三維超聲觀察膀胱頸移動度、直腸膨出等情況。靜息狀態和Valsalva動作下測量尿道旋轉角、肛提肌裂孔面積等指標,診斷標準為膀胱頸下移>30mm或裂孔面積>25cm2。
4、POP-Q分期評估:
采用國際認可的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期法,測量陰道前壁、后壁及頂端的六個解剖點相對于處女膜環的位置。根據最遠端脫垂程度分為0-IV期,II期以上需考慮手術治療。
5、神經電生理檢測:
通過陰部神經傳導速度和肌電圖檢查,評估骶髓排尿中樞至靶器官的神經通路完整性。常見異常表現為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增寬或募集相減少,多見于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或產傷患者。
建議檢查前3天避免陰道灌洗或使用潤滑劑,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檢查。凱格爾運動可作為日常預防措施,每天3組、每組15次等長收縮訓練能增強盆底肌耐力。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者需優先處理原發病,體重指數超過28kg/m2者建議減重5%-10%后再復查。絕經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黏膜彈性,但需排除用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