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潰爛可通過局部清潔、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預防感染等方式處理。濕疹潰爛通常由皮膚屏障受損、細菌感染、過敏反應、免疫異常、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
使用溫和的生理鹽水或稀釋的硼酸溶液清洗潰爛部位,水溫控制在接近體溫。清洗時動作輕柔,避免摩擦導致二次損傷。清洗后用無菌紗布輕輕蘸干水分,保持創面干燥清潔。每日清洗1-2次,避免使用肥皂等堿性清潔劑。
2、外用藥物
遵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鹵米松乳膏控制炎癥反應。合并感染時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滲出明顯時可用氧化鋅油劑收斂保護。藥物涂抹前需清潔雙手,薄層均勻涂抹于患處。
3、口服藥物
瘙癢嚴重時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緩解癥狀。繼發廣泛感染時需系統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洛膠囊、阿莫西林膠囊。免疫調節劑如復方甘草酸苷片可用于頑固性病例。所有口服藥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物理治療
紫外線光療對慢性濕疹潰爛有較好效果,可抑制局部免疫反應。冷敷可緩解急性期紅腫熱痛,使用冷藏的生理鹽水紗布外敷。紅外線照射可促進創面干燥愈合。物理治療需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避免自行操作不當加重損傷。
5、預防感染
保持患處干燥通風,避免搔抓或衣物摩擦。修剪指甲并保持清潔,睡眠時可戴棉質手套。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衣物,避免化纖材質刺激。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定期更換床單被罩。接觸水后立即擦干并涂抹保濕劑。
濕疹潰爛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海鮮等易致敏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鋅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籽等促進皮膚修復。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緊張。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出汗刺激。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若潰爛面積擴大、滲液增多或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應及時就醫。平時注意皮膚保濕,沐浴后及時涂抹無刺激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