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膛起包可能由口腔潰瘍、黏液腺囊腫、根尖周炎、口腔皰疹、頜骨囊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用藥、抗感染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緩解。
一、口腔潰瘍
口腔黏膜受損后形成圓形潰瘍面,多因咬傷、過硬食物摩擦或維生素缺乏導致。表現為中央凹陷的黃白色創面,周圍充血紅腫,觸碰疼痛明顯。可遵醫囑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口腔潰瘍散等藥物促進愈合。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潔。
二、黏液腺囊腫
口腔小唾液腺導管阻塞導致黏液潴留形成半球形透明腫物,常見于下唇內側或頰黏膜。囊腫質地柔軟,可能自行破裂后反復發作。較小囊腫可通過碘酊注射治療,較大囊腫需手術完整切除腺體。日常需注意避免反復咬唇等機械刺激。
三、根尖周炎
齲齒或牙外傷引發牙髓壞死,感染擴散至根尖區形成炎性包塊。伴隨患牙叩痛、牙齦紅腫,嚴重者可穿透骨膜形成瘺管。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配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控制炎癥。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緩解腫痛。
四、口腔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復發感染引起成簇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好發于硬腭、牙齦等角化黏膜區域,伴隨灼熱感和淋巴結腫大。可外用阿昔洛韋乳膏,嚴重者口服伐昔洛韋片。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
五、頜骨囊腫
牙源性囊腫或發育性囊腫緩慢膨脹生長導致骨壁變薄,觸及有乒乓球樣感。X線檢查可見圓形透射影。含牙囊腫需拔除受累牙并刮除囊壁,角化囊腫易復發需擴大切除。術后定期復查防止骨質破壞加重。
日常需保持每日兩次巴氏刷牙法清潔口腔,使用牙線清理牙縫。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避免過燙過硬食物損傷黏膜。出現包塊持續增大、自發流血或伴隨發熱時,應及時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長期不愈的潰瘍或囊腫需活檢排除腫瘤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