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通常由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皮膚潮濕、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因素引起。褥瘡的發生主要與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皮膚清潔護理不當、營養不良或脫水、糖尿病或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高齡或感覺障礙等因素有關。
1、長期臥床或坐輪椅
持續壓力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缺氧,常見于脊髓損傷、骨折固定或重癥患者。壓力超過毛細血管閉合壓時,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產物堆積,最終引發組織壞死。需每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使用減壓床墊或坐墊。
2、皮膚清潔護理不當
汗液、尿液等刺激物長期接觸皮膚會破壞屏障功能。失禁患者未及時清理時,潮濕環境使皮膚更易受損。需選用溫和清潔劑,保持干燥,必要時使用皮膚保護膜。
3、營養不良或脫水
蛋白質和維生素C缺乏會影響膠原合成,低白蛋白血癥導致組織水腫。每日需保證1.2-1.5克/公斤蛋白質攝入,補充維生素C和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糖尿病或血管疾病
糖尿病微循環障礙和周圍神經病變會加重組織缺血。動脈硬化患者下肢血流灌注不足,需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環,監測足部皮膚變化。
5、高齡或感覺障礙
老年人皮膚變薄彈性下降,痛覺減退者無法感知壓迫疼痛。護理時需檢查骨突部位,避免使用熱水袋,選擇柔軟透氣面料衣物。
預防褥瘡需采取綜合措施。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檢查受壓部位;使用交替式充氣床墊分散壓力;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量不少于60克;協助患者每2小時變換體位,動作需避免拖拽產生摩擦力;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血糖達標。出現皮膚發紅不退或破損時,應及時就醫進行專業傷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