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骨質增生牙骨質增生癥通常由局部慢性刺激、遺傳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現為牙根周圍骨質異常增厚。該病可通過口腔檢查、影像學評估確診,治療方式包括觀察隨訪、手術修整等。
局部慢性刺激是常見誘因。長期咬合創傷、不良修復體摩擦或牙周炎癥反復刺激牙槽骨,可能引發代償性骨質增生。這類情況需去除刺激源,如調整咬合關系、更換修復體,伴隨牙齦腫脹時可配合牙周基礎治療。
遺傳因素可能影響骨質代謝。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成骨細胞活性異常導致牙骨質過度沉積。這類增生若無癥狀可暫不處理,若影響牙齒功能或美觀,可考慮手術磨除增生部分。
全身性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能誘發。鈣磷代謝紊亂會加速骨質形成,患者常伴有其他骨骼病變。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藥物調控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同時監測牙槽骨變化。
創傷愈合反應也可能導致骨質增生。拔牙或牙槽骨損傷后修復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過度骨沉積。輕微增生無需干預,嚴重者可通過牙槽骨修整術恢復形態。
少數病例與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有關。如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可能引起牙齦纖維增生合并骨質增生。需在醫生指導下評估藥物調整方案,必要時聯合口腔外科處理。
牙齒骨質增生多為良性病變,但若伴隨牙齒松動、疼痛或面部畸形,建議盡早就醫排除腫瘤性病變。定期口腔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