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缺碘可能由飲食攝入不足、土壤缺碘地區居住、妊娠期碘需求增加、甲狀腺功能異常、碘吸收障礙等原因引起,可通過食用加碘鹽、海產品、乳制品、碘補充劑、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等方式干預。
1、飲食攝入不足:
孕婦長期未攝入海帶、紫菜、帶魚等富碘食物,或未使用加碘鹽烹調,易導致尿碘水平低于150μg/L。建議每周攝入2-3次海產品,每日食鹽量控制在6g以內。
2、地域環境影響:
山區、內陸等土壤缺碘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含碘量低,居民甲狀腺腫發病率可達10%以上。居住此類區域的孕婦需重點篩查尿碘,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碘化鉀補充劑。
3、妊娠期需求增加:
胎兒神經系統發育需消耗母體50%的碘儲備,孕婦每日碘需求從150μg增至250μg。孕早期可檢測血清TSH水平,若超過2.5mIU/L需評估甲狀腺功能。
4、甲狀腺功能異常:
孕婦合并橋本甲狀腺炎時,過氧化物酶抗體會攻擊甲狀腺組織,導致碘利用率下降。該病可能引發妊娠期甲減,典型癥狀包括體重異常增加、皮膚干燥,需監測FT4和TPOAb指標。
5、吸收代謝障礙:
克羅恩病或胃部手術后孕婦可能存在碘吸收不良,伴隨腹瀉、維生素B12缺乏等癥狀。此類人群需通過靜脈營養或碘劑注射補充,并定期進行胎兒超聲檢查。
孕婦每日可通過200ml牛奶、1個雞蛋、100g鱈魚組合補充約120μg碘,配合快走、孕婦瑜伽等適度運動促進代謝。妊娠20周前每3個月檢測尿碘濃度,若出現胎動減少或胎兒生長受限需立即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