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息肉可能由齲齒未及時治療、牙髓炎慢性刺激、牙周組織增生、外傷性肉芽腫、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消炎、手術切除、根管治療、激光治療、定期口腔檢查等方式干預。
1、齲齒刺激:
深齲導致牙髓暴露后,炎癥反應促使肉芽組織增生形成息肉。伴隨冷熱刺激痛或自發痛,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配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布洛芬控制炎癥。
2、牙髓病變:
慢性牙髓炎長期刺激可使牙髓組織息肉樣增生,常見牙齒變色或咬合不適。治療需采用活髓切斷術或根尖切除術,術后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
3、牙周增生:
牙齦長期受菌斑刺激可能形成纖維性增生,表現為牙齦紅腫易出血。日常使用軟毛牙刷配合牙線清潔,嚴重者需行牙齦成形術。
4、創傷反應:
牙齒折裂或充填物邊緣銳利可造成局部肉芽腫,伴隨咀嚼疼痛。需調磨修復體邊緣,必要時采用高頻電刀切除增生組織。
5、遺傳因素:
罕見病例與牙齦纖維瘤病相關,表現為多發性牙齦腫塊。需通過牙齦切除術治療,術后定期進行口腔癌篩查。
日常建議選擇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減少碳酸飲料攝入,每半年接受專業潔牙。出現息肉增大、出血或影響咀嚼功能時需立即就診,避免咀嚼過硬食物加重刺激。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風險,孕婦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口腔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