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脫發是一種永久性毛發脫落疾病,由毛囊被破壞性炎癥或纖維組織取代導致,常見誘因包括外傷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皮膚病變等,需通過藥物控制、手術移植等方式干預。
1、病因機制:
瘢痕性脫發的核心病理改變為毛囊干細胞不可逆損傷。局部炎癥反應釋放腫瘤壞死因子-α等細胞因子,觸發毛囊周圍纖維化進程,最終形成萎縮性瘢痕組織。這種病理過程使毛發無法再生。
2、原發類型:
原發性瘢痕性脫發多與自身免疫相關,如盤狀紅斑狼瘡導致的脫發斑塊,或扁平苔蘚引起的毛囊性丘疹。這類患者常伴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特征性皮損。
3、繼發類型:
繼發性瘢痕性脫發常見于燒傷、放射治療等物理損傷,或真菌感染如黃癬、膿癬等。創傷愈合過程中過度的纖維增生會取代正常毛囊結構,形成光滑的脫發區域。
4、診斷方法:
皮膚鏡檢查可見毛囊開口消失及白點征,組織病理活檢能明確纖維化程度。實驗室檢查需排查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等免疫指標,鑒別紅斑狼瘡等基礎疾病。
5、治療策略:
早期可嘗試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或外用米諾地爾,進展期需采用毛發移植術。對于大面積瘢痕,可考慮頭皮縮減術或組織擴張器植入。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適用于活動性炎癥病例。
日常需避免機械性拉扯頭發,選擇溫和洗發產品。飲食注意補充鋅、鐵及維生素D,適量食用三文魚、菠菜等食物。頭皮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出現不明原因脫發斑塊應及時就診皮膚科,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