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產分娩的孕婦需重點關注產程管理、母嬰安全及產后護理。急產指總產程不足3小時的分娩,可能增加母嬰損傷概率,需提前識別高危因素并做好應急準備。
1、識別急產征兆
規律宮縮迅速增強且間隔時間短于2分鐘,或出現強烈便意感時需警惕急產。部分可能伴隨陰道大量流液或見紅量多,此時應立即平臥并聯系急救。既往有急產史、多胎妊娠或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更易發生。
2、預防意外分娩
避免獨處并提前準備消毒器械包,包含無菌巾、臍帶結扎線等物品。出現無法抑制的用力感時,采用哈氣呼吸法延緩分娩,同時抬高臀部減少會陰撕裂風險。切勿夾緊雙腿阻止胎頭娩出,可能造成胎兒缺氧。
3、新生兒緊急處理
胎兒娩出后立即擦干口鼻黏液,用預熱毯包裹維持體溫。若救護車未到達,需在臍帶停止搏動后無菌結扎。注意觀察新生兒有無窒息征象,出現呼吸微弱時可輕拍足底刺激,但禁止倒吊拍打。
4、產后出血防控
胎盤娩出后持續按摩子宮底促進收縮減少出血。急產易導致產道撕裂,需檢查會陰至宮頸有無裂傷。提前備妥縮宮素注射液等藥物,但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
5、心理危機干預
突發急產可能引發創傷后應激障礙,產后需評估焦慮抑郁癥狀。家人應協助母嬰早接觸促進催產素分泌,避免因分娩失控產生自責情緒。哺乳困難時可尋求母乳喂養指導師支持。
急產孕婦產后需加強鐵劑和蛋白質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等幫助造血。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修復盆底肌,6周內避免提重物。注意觀察惡露性狀,出現發熱或持續腹痛需排除感染。建議提前與產科醫生制定分娩預案,熟悉就近醫療機構急診流程,攜帶產檢資料復印件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