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營養不良可通過營養支持治療、藥物治療及腸內腸外營養干預等方式改善。營養不良通常由腫瘤消耗、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等因素引起。
營養支持治療是基礎干預手段。調整飲食結構需采用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如魚肉糜、蛋奶制品、短鏈脂肪酸等。少量多餐模式可減輕腸道負擔,每日5-6餐有助于營養吸收。必要時采用特醫食品,如整蛋白型或短肽型營養制劑。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特定缺乏癥。蛋白同化劑如甲地孕酮可改善惡病質狀態,胰酶制劑能輔助消化功能不足。對于化療引起的嚴重嘔吐,可考慮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類藥物。使用藥物需嚴格遵循腫瘤科及臨床營養科醫囑。
腸內營養適用于消化道功能部分保留者。通過鼻飼管或胃造瘺給予均衡型營養液,要素飲食適合腸道耐受性差的患者。腸外營養則用于完全性腸梗阻或嚴重吸收不良,需通過中心靜脈輸注營養混合液。兩種方式常需交替或聯合使用。
腫瘤相關代謝異常需針對性干預。胰島素抵抗患者需調整碳水化合物比例,omega-3脂肪酸可抑制炎癥反應。定期監測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指標,動態調整營養方案。重度營養不良者建議在腫瘤專科醫院進行代謝調理治療。
晚期患者出現惡病質時,需權衡營養支持與腫瘤負荷的關系。存在腸梗阻、廣泛轉移等情況時,應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采用個性化營養方案。建議在多學科團隊指導下制定治療計劃,結合姑息治療原則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