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磨出水泡可通過消毒處理、保護創面、避免摩擦等方式促進恢復。水泡通常由皮膚摩擦、鞋子不合腳、長時間行走等原因引起。
皮膚摩擦是水泡形成的主要原因。足部皮膚與鞋襪反復摩擦會導致表皮層分離,組織液滲出形成水泡。選擇透氣棉襪和合腳的運動鞋能減少摩擦。初期水泡較小可保留表皮,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敷料。
鞋子不合腳會加劇局部壓力。過緊的鞋子會壓迫足弓,過松的鞋子則增加滑動摩擦。新鞋應逐步適應穿著時間,足部易摩擦部位可預先貼防磨貼。已形成的水泡避免自行刺破,較大水泡需由醫生無菌操作引流。
長時間行走使足部持續受力。徒步或運動時每兩小時休息二十分鐘,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循環。水泡恢復期間暫停劇烈運動,保持創面干燥。若出現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需及時就醫。
水泡愈合通常需要三至七天。恢復過程中避免撕扯表皮,夜間可暴露創面促進干燥。糖尿病患者或周圍神經病變者需特別注意足部護理,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