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坐月子期間需重點關注身體恢復、飲食營養、個人衛生和情緒管理。科學坐月子能促進產后康復,預防并發癥,主要注意事項包括傷口護理、合理膳食、適度活動和心理調適四個方面。
傷口護理需根據分娩方式區別對待。順產產婦需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沖洗2-3次,如有側切傷口可配合使用碘伏消毒。剖宮產產婦應避免腹部傷口沾水,術后7-10天可拆除敷料,觀察有無紅腫滲液。兩種傷口均需穿著寬松棉質內衣,避免摩擦刺激。
膳食安排遵循階段性進補原則。產后第一周以小米粥、爛面條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幫助胃腸功能恢復;第二周起逐漸增加鯽魚湯、豬肝等富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第三周后可適量食用阿膠、桂圓等溫補食材。每日保證2000毫升溫水攝入,避免生冷、辛辣及油膩飲食。
適度活動有助于惡露排出和血液循環。自然分娩6小時后可嘗試床上翻身,24小時后逐步下床活動;剖宮產產婦需在拔除導尿管后開始床旁活動。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鍛煉盆底肌,從每次5分鐘逐漸延長至15分鐘,注意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
心理調適應關注產后情緒變化。50%-80%產婦會出現產后情緒低落,表現為莫名哭泣、煩躁等,通常2周內自行緩解。可通過與家人溝通、聽輕音樂等方式舒緩情緒。如持續出現失眠、食欲改變或自殺念頭,需警惕產后抑郁癥,應及時尋求心理科幫助。
環境管理方面,室溫建議保持在24-26℃,每日通風2次,每次15-20分鐘。會陰墊和衛生巾需每2-3小時更換,哺乳前后清潔雙手。出現發熱超過38℃、惡露異味或傷口化膿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