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癥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行為干預、藥物治療、代謝手術等方式治療。兒童肥胖癥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內分泌失調、心理社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
減少高糖高脂食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比例。每日保證500克蔬菜水果,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米面,選擇低脂乳制品。避免含糖飲料,用白開水或無糖茶飲替代。建立規律的三餐時間,控制零食攝入頻率。
2、運動干預:
每天保證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游泳、球類運動。減少靜態活動時間,屏幕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家庭共同參與運動,培養運動興趣。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劇烈運動造成損傷。
3、行為矯正:
建立飲食和運動日記,記錄每日攝入與消耗。采用正強化方式鼓勵健康行為,避免體形羞辱。改善睡眠質量,保證學齡兒童每天9-11小時睡眠。家長需以身作則,營造健康家庭環境。
4、藥物輔助:
奧利司他、利拉魯肽、二甲雙胍等藥物可用于特定情況。藥物治療需嚴格遵循醫囑,適用于BMI≥95百分位且合并代謝異常的患兒。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指標和生化指標,評估藥物療效與安全性。
5、手術治療:
袖狀胃切除術和胃旁路手術適用于極端肥胖病例。手術指征為BMI≥35合并嚴重并發癥,或BMI≥40持續增長。術前需全面評估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術后需終身營養監測和維生素補充。
兒童期肥胖管理需要家庭-學校-醫療機構三方協作,建立個性化干預方案。飲食控制需保證生長發育所需營養,運動計劃應符合兒童興趣特點。定期監測身高體重變化,關注心理健康狀態。對于繼發性肥胖需排查甲狀腺功能減退、庫欣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持續的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反彈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