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胃腸炎、痢疾、肝炎、高血壓等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癥狀有緩解作用。黃芩常與金銀花、連翹等藥物配伍使用,如銀黃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制劑。黃芩中的黃芩苷等成分能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生長,減輕炎癥反應。患者出現持續高熱或咳嗽加重時需及時就醫。
2、胃腸炎
黃芩對細菌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痛腹瀉有治療效果。其抗菌成分能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修復受損腸黏膜。臨床常用黃芩素片、葛根芩連丸等含黃芩的中成藥。治療期間需配合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現脫水癥狀應立即就診。
3、痢疾
黃芩對細菌性痢疾有顯著療效,能緩解里急后重、膿血便等癥狀。其煎劑可抑制志賀菌等痢疾桿菌,常與黃連、黃柏組成三黃制劑。使用黃芩片或復方黃連素片時需完成全程治療。重癥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需住院治療。
4、肝炎
黃芩對病毒性肝炎有輔助治療作用,可降低轉氨酶水平。其活性成分黃芩素能抑制肝炎病毒復制,減輕肝細胞損傷。常用制劑包括黃芩苷膠囊、茵梔黃口服液等。患者應定期監測肝功能,避免飲酒和使用肝毒性藥物。
5、高血壓
黃芩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輕度降壓效果,適合早期高血壓患者輔助用藥。黃芩提取物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臨床可用黃芩降壓片等中成藥,但不可替代降壓西藥。患者需每日監測血壓,保持低鹽飲食和規律作息。
使用黃芩制劑時需注意體質差異,脾胃虛寒者慎用。中藥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膩食物。治療期間出現皮疹、惡心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就醫。慢性病患者用藥需定期復查相關指標,不可長期擅自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