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栓塞與靜脈栓塞在形成機制、臨床表現及危險因素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動脈栓塞多由心臟或動脈壁脫落的栓子阻塞遠端血管,靜脈栓塞則常因血流淤滯、高凝狀態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
1、栓子來源:動脈栓塞栓子多來源于心臟如房顫附壁血栓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靜脈栓塞血栓通常起源于下肢深靜脈瓣膜周圍。動脈栓塞需抗凝治療聯合取栓手術,靜脈栓塞以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為主。
2、癥狀特征:動脈栓塞表現為突發劇痛、蒼白、無脈如急性下肢缺血,靜脈栓塞以腫脹、皮溫升高為主如深靜脈血栓。動脈栓塞需緊急血管介入治療,靜脈栓塞可采取加壓彈力襪預防肺栓塞。
3、危險人群:動脈栓塞高風險者包括房顫、動脈硬化患者,靜脈栓塞常見于長期臥床、腫瘤患者。動脈栓塞預防需控制血壓血脂,靜脈栓塞預防強調術后早期活動。
4、影像學差異:動脈栓塞CT血管造影顯示血流中斷伴遠端缺血,靜脈栓塞超聲可見靜脈腔內實性回聲。動脈栓塞需血管外科評估,靜脈栓塞可經血液科規范抗凝。
5、并發癥區別:動脈栓塞導致組織壞死風險高如腸系膜動脈栓塞,靜脈栓塞主要并發癥為肺栓塞。動脈栓塞后需重建血運,靜脈栓塞后需監測D-二聚體。
日常預防需針對性調整:動脈栓塞高危人群應每日監測血壓、規律服用阿司匹林,限制動物脂肪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靜脈栓塞風險者需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飛行或乘車時做踝泵運動,術后按醫囑使用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兩類栓塞均需戒煙限酒,突發癥狀加重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