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抑郁可能引發多種身心癥狀,嚴重時會導致器質性疾病。早期表現包括情緒低落、興趣減退,進展期可能出現睡眠障礙、食欲改變,長期未干預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或免疫功能下降。
情緒癥狀主要表現為持續悲傷、焦慮或空虛感,部分患者伴隨易怒或情緒麻木。認知功能方面常見注意力不集中、決策困難,重度抑郁可能出現自殺念頭。軀體化癥狀涵蓋慢性疼痛、消化功能紊亂,女性可能出現月經周期異常。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是常見生理改變,表現為心悸、出汗或頭暈。內分泌系統方面,皮質醇水平升高可能引發血糖代謝異常。長期抑郁狀態會升高高血壓、冠心病發病風險,炎癥因子水平增高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相關。
睡眠障礙呈現多樣化特征,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過深。部分患者出現非恢復性睡眠,即使長時間臥床仍感疲憊。食欲變化可能表現為暴食或厭食,體重波動幅度可達原體重的5%以上。
社交功能受損表現為回避人際交往、工作效率下降。嚴重時可能出現人格解體癥狀,患者感覺與現實隔閡。兒童青少年患者常表現為易激惹、學業成績驟降,老年人可能誤診為癡呆。
當抑郁癥狀持續超過兩周并影響社會功能時,建議到精神心理科就診。臨床常用評估工具包括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PHQ-9問卷,治療方案需結合心理評估與生理檢查結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