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是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的常見現象,與深度睡眠屬于不同睡眠階段。睡眠周期包括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深度睡眠主要發生在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第三階段。
1、睡眠階段差異:
深度睡眠屬于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第三階段,此時腦電波呈現慢波,身體修復功能活躍;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腦電波接近清醒狀態,眼球快速運動,多數夢境在此階段發生。兩者在生理表現和功能上存在明顯區別。
2、生理功能不同:
深度睡眠促進組織生長修復、免疫功能增強和能量恢復;快速眼動睡眠則與記憶鞏固、情緒調節相關。做夢是快速眼動睡眠的重要特征,有助于大腦信息處理和情緒管理。
3、腦電波特征:
深度睡眠時δ波占主導,頻率0.5-4Hz;快速眼動睡眠時腦電波呈現低幅快波,類似清醒狀態。多導睡眠圖可清晰區分這兩個階段的不同腦電活動模式。
4、喚醒難度差異:
深度睡眠階段喚醒難度大,被喚醒后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較易喚醒,被喚醒者通常能清晰回憶夢境內容。這種差異反映了不同睡眠階段的大腦活躍程度。
5、年齡變化規律:
嬰幼兒深度睡眠占比最高,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快速眼動睡眠在新生兒期占比達50%,成年后穩定在20-25%。老年人深度睡眠減少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優化睡眠結構,建議睡前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攝入,創造安靜黑暗的睡眠環境。適度日間運動可增加深度睡眠時間,冥想練習可能改善快速眼動睡眠質量。出現長期睡眠障礙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