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外科可通過關節腔沖洗、關節鏡手術、開放性手術、咬合板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治療口腔關節病。口腔關節病通常由創傷、咬合異常、關節炎、關節結構異常、長期不良習慣等原因引起。
1、創傷處理:
急性外傷導致的關節損傷需及時進行冰敷和制動,慢性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創傷后關節強直可能需行關節成形術或假體置換術。
2、咬合矯正:
咬合關系紊亂可通過正畸治療或修復治療調整,嚴重錯頜畸形需正頜外科手術。夜間磨牙患者需定制咬合板,常用硬質丙烯酸樹脂咬合板配合顳肌放松訓練。
3、炎癥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使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抗風濕藥,骨關節炎可選用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NSAIDs藥物。感染性關節炎需根據藥敏結果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
4、結構重建:
關節盤穿孔可進行關節盤修補術,嚴重骨質破壞需行髁突切除術。關節強直患者可選擇間隙成形術或假體置換術,常用鈦合金人工關節。
5、習慣干預:
長期單側咀嚼者需進行雙側咀嚼訓練,避免過硬食物。頸椎姿勢不良者應配合物理治療,建議進行下頜穩定性訓練和胸鎖乳突肌拉伸。
日常護理需保持軟質飲食,避免堅果等硬物,推薦蘋果泥、蒸蛋等食物。適度進行開口訓練和熱敷,水溫控制在40℃左右。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慢性疼痛建議采用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出現關節彈響伴疼痛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開口受限影響進食時,應及時就診頜面外科進行CBCT或MRI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