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內部的突起物可能是正常生理結構,也可能是病理表現,常見有處女膜痕、陰道皺襞、陰道囊腫、尖銳濕疣、陰道壁膨出等。需結合形態、伴隨癥狀及醫學檢查綜合判斷。
1、處女膜痕
處女膜破裂后遺留的黏膜組織可形成不規則突起,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表現為陰道口周圍柔軟無痛的黏膜皺褶,無出血或分泌物異常。無須特殊處理,日常保持會陰清潔即可。
2、陰道皺襞
陰道壁固有層形成的橫行黏膜皺褶,呈波浪狀分布,可增強陰道伸縮性。生育期女性尤為明顯,觸診有彈性且無觸痛。此為正常解剖結構,不會影響生理功能。
3、陰道囊腫
中腎管殘留或腺體阻塞可形成陰道壁囊性腫物,常見于陰道前壁。表現為單發光滑包塊,可能伴隨性交不適。較小囊腫可觀察,較大時需行囊腫剝除術。
4、尖銳濕疣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的菜花樣贅生物,表面粗糙易出血。多有不潔性接觸史,需行醋酸白試驗確診。可采用激光消融聯合干擾素治療,性伴侶需同步檢查。
5、陰道壁膨出
盆底肌松弛導致陰道前后壁向陰道內突出,常見于經產婦。伴隨墜脹感或壓力性尿失禁,需通過盆底肌訓練或手術修復。重度脫垂需行陰道封閉術。
建議避免自行觸碰或擠壓突起物,選擇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出現異常出血、流膿或快速增長應及時婦科檢查,必要時進行陰道鏡或超聲評估。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增強盆底肌張力,凱格爾運動可預防輕度膨出進展。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沖洗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