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膿腫穿刺可能引發出血、感染擴散、膽瘺、氣胸、鄰近器官損傷等風險。該操作需在超聲或CT引導下由專業醫師進行,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
肝膿腫穿刺過程中,出血是最常見的并發癥。肝臟血供豐富,穿刺針可能損傷肝內血管導致腹腔內出血,嚴重時需輸血或介入止血。對于凝血功能異常或血小板減少的患者,術前需糾正凝血狀態以降低風險。術后需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及血紅蛋白變化。
感染擴散是另一重要風險。穿刺可能導致膿腫內細菌入血,引發膿毒血癥或敗血癥。操作中應避免反復穿刺,穿刺后需保持引流管通暢。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發生感染擴散,術前應控制血糖并評估免疫狀態。術后需監測體溫、白細胞計數等感染指標。
膽瘺發生率相對較低但后果嚴重。穿刺損傷膽管后膽汁可能漏入腹腔,導致膽汁性腹膜炎。患者可出現腹痛加重、黃疸加深等癥狀。輕度膽瘺可通過引流保守治療,嚴重者需手術修補。術前影像學評估膿腫與膽管的關系有助于規避該風險。
氣胸多見于肝頂部膿腫穿刺。穿刺針經過胸腔時可能損傷肺組織,導致氣體進入胸膜腔。患者可出現突發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少量氣胸可自行吸收,大量氣胸需胸腔閉式引流。穿刺時避開肋膈角區域,控制進針深度可減少發生概率。
鄰近器官損傷包括胃腸道穿孔、腎臟損傷等。穿刺路徑設計不當可能誤穿結腸、胃等空腔臟器,導致消化道內容物泄漏。術前禁食、胃腸減壓可降低風險。選擇最短穿刺路徑并實時影像引導是關鍵預防措施。發現臟器損傷需立即禁食并評估手術指征。
肝膿腫穿刺后應臥床休息24小時,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保持引流管固定通暢,記錄引流液性狀和量。飲食宜從流質逐步過渡到低脂普食,避免油膩食物加重肝臟負擔。術后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定期復查超聲評估膿腫消退情況。出現發熱、腹痛加劇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營養不良患者應補充優質蛋白促進組織修復。恢復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穿刺部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