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陰道真菌感染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豆渣樣白帶、排尿痛等癥狀。陰道真菌感染通常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可能與妊娠期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血糖異常、抗生素使用、衛生習慣不良等因素有關。
1、外陰瘙癢
孕婦陰道真菌感染最突出的癥狀是外陰劇烈瘙癢,可能伴隨灼熱感。瘙癢在夜間或溫暖環境下可能加重,抓撓會導致局部皮膚破損。妊娠期外陰充血更明顯,可能加重不適感。建議穿著棉質透氣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潔外陰。
2、豆渣樣白帶
典型表現為白色稠厚的凝乳狀或豆腐渣樣陰道分泌物,無明顯異味。分泌物可能附著在陰道壁和外陰皮膚上,造成黏膜充血水腫。妊娠期陰道分泌物生理性增多,需注意與正常分泌物區分。發現異常白帶應及時就醫檢查。
3、排尿痛
真菌刺激可能導致排尿時尿道口灼痛,嚴重者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可能加重排尿不適。需注意與尿路感染鑒別,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有助于緩解癥狀。
4、性交疼痛
陰道黏膜炎癥可能導致性交時疼痛不適。妊娠期陰道壁血管增生會使充血更明顯。建議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和癥狀加重。伴侶可能需同步治療,即使沒有明顯癥狀。
5、外陰紅腫
外陰皮膚可能出現彌漫性發紅、腫脹,嚴重時可見抓痕或皸裂。妊娠期會陰部血流增加可能加重炎癥反應。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清洗,可遵醫囑使用抗真菌藥膏外涂。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刺激。
孕婦出現陰道真菌感染癥狀應及時到婦產科就診,避免自行用藥。治療期間注意控制血糖,避免長期使用護墊,勤換內褲并用開水燙洗。適當補充含乳酸菌的酸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妊娠期用藥需嚴格遵醫囑,優先選擇局部栓劑而非口服抗真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