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過阿莫西林、頭孢克肟、布洛芬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乳汁淤積、乳頭皸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當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細菌性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阿莫西林可針對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頭孢克肟適用于對青霉素過敏者;嚴重感染時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克林霉素。用藥期間需持續哺乳或排空乳汁以避免藥物蓄積。
2、止痛消炎: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能緩解紅腫熱痛癥狀,對乙酰氨基酚適合哺乳期安全性需求。局部冷敷可減輕脹痛,但需避開乳頭區域。持續疼痛超過48小時或伴發熱需復查排除膿腫形成。
3、通乳護理:
乳汁淤積型乳腺炎需保持哺乳頻率,采用橄欖球式抱姿改善乳汁排出。手法按摩應從乳暈向腋窩方向輕柔推擠,哺乳后冷敷卷心菜葉可減輕充血。避免穿戴過緊胸罩壓迫乳腺導管。
4、感染預防:
乳頭皸裂時可用羊毛脂軟膏促進愈合,哺乳前后用生理鹽水清潔。免疫力低下者需補充維生素C和鋅,保證每日飲水量達1.5升。哺乳間隙使用防溢乳墊保持干燥。
5、哺乳調整:
錯誤銜乳姿勢易導致乳頭損傷,應確保嬰兒含住大部分乳暈。定時排空雙側乳房,夜間用吸奶器維持泌乳節律。哺乳后擠出少量乳汁涂抹乳頭形成保護膜。
乳腺炎患者需增加高蛋白飲食如魚肉、雞蛋,避免高脂食物加重乳腺堵塞。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和肩部環繞促進血液循環。出現持續高熱、乳房硬塊波動感應立即就醫,化膿性乳腺炎可能需穿刺引流或膿腫切開術。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循產科醫生指導,禁用四環素類影響嬰兒骨骼發育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