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精癥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生殖技術、心理干預等方式改善。該病癥通常由內分泌異常、生殖道感染、精索靜脈曲張、染色體異常、環境毒素暴露等原因引起。
1、調整生活方式:長期吸煙酗酒、高溫環境暴露等不良習慣會損害精子活力。建議戒煙限酒,避免泡溫泉或穿緊身褲,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增加攝入牡蠣、核桃等富含鋅硒食物。
2、藥物治療:內分泌紊亂者可使用克羅米芬、他莫昔芬等促排卵藥物調節激素;感染因素需根據病原體選擇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精液常規與激素水平。
3、精索靜脈結扎: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可能出現陰囊墜脹、久站后疼痛等癥狀。顯微鏡下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或腹腔鏡手術可改善睪丸血液循環,術后3-6個月精子質量逐步恢復。
4、試管嬰兒技術:嚴重少弱精癥可采取ICSI單精子注射技術,將篩選后的活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細胞。該技術需配合促排卵藥物獲取優質卵子,胚胎移植成功率約40-60%。
5、心理疏導:長期不孕壓力會導致焦慮抑郁,影響治療效果。認知行為療法能緩解心理負擔,夫妻共同參與心理咨詢效果更佳,必要時可短期使用帕羅西汀等抗焦慮藥物。
日常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與抗氧化物質攝入,推薦三文魚、藍莓、南瓜籽等食物。避免接觸農藥、重金屬等環境毒素,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每月2-3次適度性生活有助于維持生殖系統功能,劇烈運動或長途騎行可能加重病情。若保守治療6-12個月無效,建議到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系統評估,染色體核型分析、Y微缺失檢測等檢查可明確病因指導后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