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年齡超過50歲的男性、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長期高脂飲食者、肥胖人群以及接觸化學致癌物者。前列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相關,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
1、高齡男性
年齡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5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顯著上升。前列腺細胞隨年齡增長累積基因突變概率增加,同時睪酮代謝產物雙氫睪酮的長期刺激可能促進癌變。這類人群應每年進行直腸指檢和PSA檢測,尤其注意排尿習慣改變或骨盆疼痛等非特異性癥狀。
2、家族遺傳史
直系親屬中有前列腺癌患者的人群患病風險增高數倍,尤其兄弟患病時風險更高。這與BRCA1/2基因突變、HOXB13等遺傳易感基因相關。建議有家族史者從45歲開始篩查,必要時進行基因檢測,日常生活中需嚴格控制紅肉及乳制品攝入量。
3、高脂飲食者
長期大量攝入動物脂肪會改變體內激素環境,促進前列腺上皮細胞異常增殖。特別是經常食用高溫烹調的紅肉,其產生的雜環胺類物質具有致癌性。這類人群應增加西紅柿、西藍花等富含番茄紅素和硫苷的蔬菜攝入,有助于降低氧化應激損傷。
4、肥胖人群
體脂率過高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并誘發慢性炎癥,脂肪組織分泌的瘦素等激素可能刺激腫瘤生長。中心性肥胖者胰島素抵抗顯著,高胰島素血癥會促進癌細胞增殖。建議BMI超過28者通過有氧運動結合抗阻訓練控制體重,將腰圍維持在90厘米以下。
5、職業暴露者
長期接觸鎘、農藥等化學物質的橡膠廠、電池廠工人患病風險增加。鎘會干擾鋅在前列腺中的代謝,破壞DNA修復功能;有機磷農藥則具有類雌激素作用。這類職業人群需嚴格做好防護措施,適當補充硒元素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
預防前列腺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證30分鐘以上快走或游泳等運動,適量食用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限制加工肉制品攝入,增加豆制品和綠茶飲用。50歲后即使無癥狀也應每年體檢,出現排尿困難、血尿或骨痛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確診患者可選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放射治療或內分泌治療等手段,具體方案需根據腫瘤分期和Gleason評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