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實際流行時間與病原體類型、氣候條件、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
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普通感冒、新冠肺炎等更易在冬季暴發。低溫環境有利于病毒存活,室內密閉空間增加傳播風險,人體呼吸道黏膜在干燥寒冷條件下防御能力下降。諾如病毒等消化道傳染病冬季活躍與病毒耐低溫特性相關,春節前后人口流動加劇傳播。
春季是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兒童易感傳染病的流行期。氣溫回升促使病原體繁殖,開學后兒童聚集為傳播創造條件。部分蟲媒傳染病如瘧疾、登革熱在春末夏初隨蚊蟲活動增強而出現。
腸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夏季高發與高溫高濕環境相關,食物易腐敗變質,蒼蠅等媒介生物活躍。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流行區在雨季接觸疫水風險增高。
秋季開學后人群聚集可能引發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小高峰。部分傳染病如乙型腦炎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在夏秋交替時仍需防范。
特殊職業人群如醫務人員、畜牧工作者需根據職業暴露風險全年防護。疫苗接種是預防季節性傳染病的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建議每年秋季接種。出現發熱、皮疹、腹瀉等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帶病上學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