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疼痛管理、活動恢復、飲食調整及心理調適五方面事項。科學護理能促進傷口愈合,降低感染風險,并幫助產婦更快恢復身體機能。
傷口護理需保持腹部切口干燥清潔。術后24小時內需覆蓋無菌敷料,之后每日用碘伏消毒1-2次,觀察有無紅腫滲液。淋浴時使用防水敷貼,避免盆浴浸泡傷口。如發現縫線處出現發熱、劇烈疼痛或膿性分泌物,應立即就醫處理。
疼痛控制可采用階梯式管理。術后48小時內按醫囑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等鎮痛藥,后續可改用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哺乳期用藥需選擇不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片。使用收腹帶能減輕活動時傷口牽拉痛,每日佩戴不超過8小時。
活動恢復應遵循漸進原則。術后6小時開始床上翻身,24小時后嘗試坐起,48小時在攙扶下床活動。初期行走需使用醫用腹帶支撐,每日活動3-4次,每次5-10分鐘。兩周內避免提重物、駕車等腹部用力動作,六周內禁止性生活。
飲食調理分階段進行。術后6小時禁食后先飲溫水,排氣后進食米湯、藕粉等流食,逐步過渡到稀粥、爛面條等半流質。蛋白質補充優選鯽魚湯、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每日保證60-80克攝入量。忌食豆類、牛奶等產氣食物及辛辣刺激食材。
心理疏導需關注產后情緒變化。約30%產婦會出現短暫情緒低落,可通過母嬰早接觸、傾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如持續兩周以上出現失眠、焦慮等抑郁癥狀,建議尋求心理門診干預。家人應協助照料新生兒,保證產婦每日6-8小時睡眠。
術后42天需返院復查子宮復舊情況,出現發熱超過38.5℃、惡露異味或大量鮮紅色出血等異常需急診處理。哺乳期注意避孕措施選擇,剖宮產術后至少間隔18個月再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