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疼可通過熱敷、藥物鎮痛、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及時就醫等方式減輕。耳朵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傷、耵聹栓塞、神經性疼痛等原因引起。
1、熱敷
用溫熱毛巾敷在患側耳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受涼或肌肉緊張導致的疼痛。注意溫度不宜過高,避免燙傷皮膚。該方法適用于無明顯分泌物或外傷的輕度疼痛,若疼痛持續加重或伴隨流膿需停止使用。
2、藥物鎮痛
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中耳炎或外傷引起的疼痛。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適用于細菌性外耳道炎。使用藥物需明確病因,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掩蓋病情。
3、保持耳道干燥
游泳或洗澡后及時用棉簽吸干耳道口水分,可預防潮濕環境導致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已有疼痛時需避免耳道進水,暫停游泳活動。該方法對耵聹遇水膨脹引發的疼痛尤為有效。
4、避免掏耳
停止使用挖耳勺等工具清理耳道,防止加重外耳道皮膚損傷或將耵聹推向深處。若為耵聹栓塞所致疼痛,需由醫生用專業器械取出。自行掏耳可能引發感染或鼓膜穿孔。
5、及時就醫
出現劇烈疼痛伴發熱、眩暈、聽力下降時,需排查化膿性中耳炎、突發性耳聾等疾病。耳鼻喉科醫生可通過耳鏡、聽力檢查明確病因,嚴重者可能需鼓膜穿刺或手術治療。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控制環境噪音,感冒時正確擤鼻防止病原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若為反復發作的耳痛,建議記錄疼痛誘因和伴隨癥狀,幫助醫生判斷病因。兒童耳痛需警惕急性中耳炎,家長發現異常應及時帶孩子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