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癥需要觀察其情緒、行為及生理變化,持續兩周以上的異常表現需警惕。抑郁癥的核心癥狀包括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精力下降,兒童可能表現為易怒、學習成績下滑或拒絕社交。
一、情緒與行為表現:
兒童抑郁癥的情緒癥狀常以易激惹為主,而非成人典型的悲傷。可能頻繁發脾氣、對批評過度敏感,或突然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行為上可能出現拒絕上學、與同伴沖突增加,部分孩子會反復提及死亡或自傷話題。需注意這些表現是否持續存在且影響日常生活。
二、生理與認知變化:
孩子可能出現食欲改變暴食或拒食、睡眠紊亂失眠或嗜睡,以及不明原因的頭痛、腹痛等軀體不適。認知功能上可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滑。青春期患者可能伴隨過度內疚感或自我貶低,甚至出現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三、環境與風險因素:
家族抑郁病史、父母離異或校園欺凌等壓力事件可能誘發抑郁。若孩子同時存在焦慮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共病,風險更高。部分青少年可能用網絡成癮或危險行為掩蓋抑郁情緒,需結合環境變化綜合判斷。
發現可疑癥狀時,建議記錄孩子日常表現細節,避免直接質問??赏ㄟ^繪畫、游戲等非語言方式了解其心理狀態,優先改善家庭溝通氛圍。輕度抑郁可通過規律作息、增加戶外運動及家庭陪伴緩解,中重度需專業心理評估。飲食上保證富含色氨酸的豆制品、深海魚及維生素B族攝入,避免高糖零食加重情緒波動。每日保持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如跳繩、騎行,有助于促進神經遞質平衡。若癥狀持續需及時至兒童精神科就診,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