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腦震蕩的癥狀主要有短暫意識喪失、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輕微腦震蕩通常由頭部受到外力撞擊引起,可能出現平衡障礙或對光敏感,多數癥狀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緩解。
1、短暫意識喪失
輕微腦震蕩患者可能出現數秒至數分鐘的短暫意識模糊或喪失知覺,清醒后可能無法回憶受傷經過。這種情況與腦干網狀激活系統受到震蕩刺激有關,通常無須特殊處理,但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或意識狀態惡化。若意識喪失時間超過5分鐘需警惕顱內出血可能。
2、頭痛頭暈
受傷后持續存在的頭部脹痛或壓迫感是典型表現,多因腦組織輕微水腫或腦血管調節功能紊亂導致。頭暈可能表現為行走不穩或視物旋轉,與內耳前庭系統功能暫時性失調相關。建議保持安靜休息,避免突然起身或劇烈活動加重癥狀。
3、惡心嘔吐
約半數患者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癥狀,這與腦干嘔吐中樞受到刺激有關。嘔吐多為反射性,常發生在受傷后2小時內,若持續超過6小時或呈噴射狀嘔吐需排除顱內壓增高。可少量多次補充電解質溶液防止脫水。
4、記憶障礙
順行性遺忘表現為無法記住受傷后新發生的事件,逆行性遺忘則可能忘記受傷前的內容。這種記憶缺損與顳葉海馬區功能暫時性抑制有關,通常24小時內逐漸恢復。進行簡單問答測試有助于評估記憶功能恢復情況。
5、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可能出現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等認知功能障礙,完成連續減法運算等測試時表現明顯。這與大腦皮層代謝暫時性紊亂相關,建議避免從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癥狀多在1周內自行改善。
發生輕微腦震蕩后應保持48小時密切觀察,避免使用鎮靜類藥物掩蓋病情變化。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面條等,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瘦肉有助于神經修復。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但2周內應避免對抗性運動。若出現持續加重頭痛、反復嘔吐或行為異常等警示癥狀,需立即就醫排除顱內血腫等嚴重并發癥。睡眠時保持頭部抬高15-30度可減輕腦水腫,建議家屬每2-3小時喚醒患者確認意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