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患者可通過飲食調理、營養補充和生活方式調整養護胃部。該疾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異常等因素引起,表現為上腹痛、反酸、餐后飽脹等癥狀。
飲食調理建議選擇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小米粥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形成胃黏膜保護層;山藥含黏蛋白可促進胃黏膜修復;南瓜中的果膠能吸附胃內有害物質。避免辛辣、油炸、過酸或過硬食物,減少咖啡、濃茶、酒精攝入。
營養補充需注重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蒸蛋羹、魚肉泥等優質蛋白有助于組織修復;猴頭菇粉含多糖成分可抑制幽門螺桿菌;新鮮菠菜焯水后食用能補充葉酸。乳制品選擇低脂類型,避免空腹飲用。
生活方式上建議少食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飽。進食時充分咀嚼,餐后1小時內避免平臥。慢性壓力可能加重癥狀,可通過腹式呼吸、正念冥想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夜間反酸者可抬高床頭15厘米。
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常用藥物包括鋁碳酸鎂、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護劑,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若伴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采用四聯療法根除治療。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黑便時應及時消化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