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生物制劑治療可能引發感染風險增加、免疫抑制相關副作用、心血管事件潛在風險等弊端。生物制劑通過靶向抑制免疫系統關鍵因子發揮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干擾正常免疫防御功能。
感染風險增高是生物制劑治療最需警惕的問題。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劑可能激活潛伏的結核桿菌,使用前需進行結核篩查。白細胞介素類抑制劑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臨床數據顯示使用司庫奇尤單抗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率達28%。治療期間出現持續發熱需及時就醫排查。
免疫系統過度抑制可能誘發多種異常反應。部分患者出現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表現為單側簇集性水皰伴神經痛。長期使用烏司奴單抗可能影響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滴度,乙肝病毒攜帶者需加強監測。極少數病例報告出現脫髓鞘病變等神經系統并發癥。
心血管系統潛在影響存在爭議。早期研究提示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可能加重心力衰竭,但新近Meta分析顯示阿達木單抗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治療前需評估患者心血管基礎疾病,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
特殊人群用藥需謹慎權衡利弊。妊娠期使用生物制劑可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免疫發育,依那西普等IgG1型藥物胎盤透過率較高。老年患者合并用藥多,需注意與免疫抑制劑聯用可能加重骨髓抑制。肝功能異常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需調整劑量。
生物制劑治療期間應建立完善監測體系。每3個月檢查結核感染指標、肝功能及血常規,出現反復口腔潰瘍或淋巴結腫大需排查自身免疫反應。與傳統系統藥物相比,生物制劑停藥后復發時間更短,約60%患者半年內出現皮損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