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虛可通過飲食調理改善,適合的食物主要有山藥、紅棗、枸杞、牛肉、黑芝麻等。體虛多與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腎精虧耗等因素相關,需根據體質類型選擇針對性食補。
山藥富含淀粉酶與黏蛋白,能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適合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瀉癥狀。鮮山藥可蒸食或煮粥,干品建議與茯苓、蓮子配伍燉湯。
紅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功效,對氣血兩虛導致的乏力、心悸有效。每日食用5-10枚為宜,可搭配龍眼肉、當歸熬制膏方。糖尿病患者應控制攝入量。
枸杞子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適用于肝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視物模糊。建議每日嚼服10-15粒或泡水飲用,實熱體質者需配伍菊花以平衡藥性。
牛肉含優質蛋白質與血紅素鐵,對貧血型體虛有顯著改善作用。推薦燉煮時加入黃芪、黨參等補氣藥材,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為宜。
黑芝麻具有補腎填精、潤燥通便作用,適合產后體虛或中老年腎精不足者。建議炒熟磨粉后與核桃仁混合,每日食用20-30克,慢性腹瀉患者應減量。
長期體虛伴隨消瘦、持續低熱、水腫等癥狀時,需排查甲狀腺功能異常、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病理因素。食補2-3個月未改善者建議就醫進行中醫體質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