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通常需要切除子宮,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腫瘤分期、患者年齡及生育需求等因素綜合評估。主要干預方式有全子宮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激素治療、放射治療。
1、全子宮切除術
全子宮切除術是子宮內膜癌的基礎治療方式,適用于腫瘤局限于子宮體的患者。手術通過完整切除子宮體及宮頸消除病灶,可配合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完成。術后需關注陰道殘端愈合情況,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
2、雙側附件切除術
子宮內膜癌易轉移至卵巢,術中常規切除雙側輸卵管和卵巢。對于絕經前患者需評估激素剝奪影響,術后可能出現更年期癥狀。病理檢查可明確卵巢受累情況,指導后續輔助治療決策。
3、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對于中高危患者需行系統性盆腔淋巴結切除,評估腫瘤轉移范圍。手術可能引起淋巴水腫等并發癥,需配合加壓包扎和功能鍛煉。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可降低手術創傷,適用于早期低危病例。
4、激素治療
年輕早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時可采用大劑量孕激素治療,需密切監測內膜變化。常用藥物包括醋酸甲羥孕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期間每3個月需行子宮內膜活檢評估療效。
5、放射治療
術后存在高危因素者需補充放療,包括體外照射和腔內后裝治療。放療可降低局部復發風險,但可能引起放射性腸炎等并發癥。調強放療技術能更好保護正常組織,提高治療精準度。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攝入。規律進行盆底肌鍛煉改善排尿功能,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動作。定期隨訪監測CA125等腫瘤標志物,術后2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盆腔疼痛需及時就診,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治療焦慮。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必要時轉介營養科和康復科進行多學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