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收縮不良可能導致產后出血、感染風險增加、惡露排出延遲等后果。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其危害程度與收縮不良持續時間及基礎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產后出血是子宮收縮不良最直接的后果。正常分娩后子宮通過收縮壓迫血管止血,當收縮力不足時,胎盤剝離面的血竇無法有效閉合,可能引發每小時出血量超過500毫升的產后出血。這種情況在分娩后24小時內發生率最高,嚴重時需輸血治療。
感染風險顯著提升與惡露滯留直接相關。子宮收縮乏力會導致宮腔內殘留的胎盤碎片、蛻膜組織及血液無法及時排出,形成細菌繁殖的培養基。臨床常見發熱、下腹壓痛等子宮內膜炎表現,嚴重者可發展為盆腔膿腫或敗血癥。
惡露異常表現為排出時間延長或突然中斷。正常惡露持續4-6周逐漸干凈,而收縮不良者可能出現血性惡露持續超過3周、漿液性惡露超過6周的情況。部分患者會突然出現大量血塊排出,提示宮腔積血后突然釋放。
長期影響包括子宮復舊不全和胎盤植入風險。反復收縮不良可能造成子宮體積恢復延遲,超聲檢查顯示宮腔線模糊或存在異常回聲。再次妊娠時發生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的概率較正常產婦提高3-5倍。
出現持續腹痛伴發熱、惡露異味或突然大量出血時,需立即就醫。醫生可能通過超聲檢查評估宮腔狀況,必要時采用縮宮素靜脈滴注或宮腔清創術。哺乳刺激乳頭有助于促進內源性縮宮素分泌,是輔助改善宮縮的生理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