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活動癥的癥狀可能由逼尿肌過度活動、神經調節異常、泌尿系統感染、膀胱出口梗阻、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行為訓練、藥物治療、盆底肌鍛煉、神經調節、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
1、尿頻尿急:膀胱敏感度增高導致頻繁尿意,每日排尿次數超過8次,夜尿增多。建議記錄排尿日記,避免攝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飲品,進行膀胱延遲訓練,逐步延長排尿間隔時間。
2、急迫性尿失禁:突發強烈尿意后出現不自主漏尿,多與逼尿肌無抑制性收縮有關。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控制力,生物反饋治療能改善神經肌肉協調性,抗膽堿藥物如索利那新、托特羅定可降低膀胱興奮性。
3、排尿疼痛:合并泌尿系統感染時可能出現排尿灼熱感,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需排查尿路感染因素,多飲水促進細菌排出,必要時使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治療。
4、殘余尿增多:膀胱收縮乏力或尿道梗阻導致排尿不盡感,超聲檢測殘余尿量超過50ml。間歇導尿可排空膀胱,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能緩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癥狀。
5、夜尿頻繁: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異?;蛐墓δ懿蝗珪r,夜間排尿超過2次影響睡眠。限制晚間液體攝入,抬高下肢減輕水腫,去氨加壓素可調節尿液濃縮功能。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辛辣食物攝入,每日飲水控制在1500-2000ml并均勻分配。堅持盆底肌收縮訓練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定期復查尿流動力學檢查評估膀胱功能,出現發熱或血尿需及時泌尿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