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卵巢囊腫可通過定期監測、保守觀察、藥物干預、穿刺抽吸、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妊娠合并卵巢囊腫通常由黃體囊腫、畸胎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原因引起。
1、定期監測:
妊娠早期發現的生理性囊腫如黃體囊腫多數可自行消退。建議每4-6周通過超聲檢查評估囊腫大小變化,監測期間避免劇烈運動或腹部壓迫。若囊腫直徑小于5厘米且無血流信號,通常選擇繼續觀察。
2、保守觀察:
孕12周后持續存在的單純性囊腫可采取期待療法。患者需記錄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變化,避免突然體位改變。臨床數據顯示約70%的卵巢囊腫在妊娠中期會自然縮小,但需警惕囊腫扭轉風險。
3、藥物干預:
孕激素水平異常可能刺激囊腫增長,必要時可短期使用黃體酮、地屈孕酮等藥物維持妊娠。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出現疼痛時,可考慮對乙酰氨基酚等B類鎮痛藥。禁用非甾體抗炎藥以免影響胎兒循環。
4、穿刺抽吸:
超聲引導下囊腫穿刺適用于快速增大的單房性囊腫,尤其伴有呼吸困難等壓迫癥狀時。該操作需避開胎盤附著部位,抽吸后需送檢囊液排除惡性腫瘤。術后需預防性使用頭孢曲松等抗生素。
5、手術切除:
囊腫直徑大于10厘米或疑似惡性時,孕16周前可行腹腔鏡囊腫剔除術,孕中晚期則需開腹手術。手術指征包括持續疼痛、囊腫破裂或扭轉,術中需使用硫酸鎂等宮縮抑制劑保護妊娠。
妊娠期每日補充葉酸400微克有助于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適量攝入深海魚類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建議選擇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仰臥位運動防止下腔靜脈受壓。出現突發性下腹劇痛或陰道大量流血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