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頂徑偏小可能由胎兒生長受限、遺傳因素、胎盤功能異常、母體營養不良或妊娠并發癥等原因引起。雙頂徑是評估胎兒頭部發育的重要指標,偏小需結合其他超聲參數綜合判斷。
生理性因素中,母體營養不良是常見原因。孕期蛋白質、鐵、葉酸等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影響胎兒發育,表現為雙頂徑增長緩慢。孕婦體重增長不足或妊娠劇吐導致營養吸收障礙也可能引發該現象。部分胎兒存在遺傳性小頭畸形,父母頭圍偏小者更易出現。
病理性因素主要涉及胎盤功能異常。胎盤早剝、絨毛膜血管病變等會減少胎兒供氧供血,導致發育遲緩,通常伴隨羊水過少、臍動脈血流異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能造成子宮胎盤灌注不足,與胎兒生長受限直接相關。
超聲檢查發現雙頂徑低于同孕周平均值兩個標準差時,需監測臍血流阻力指數和胎心監護。持續偏小者建議進行TORCH感染篩查和染色體檢查,排除先天性感染或遺傳疾病。加強營養補充后復查超聲,動態觀察生長曲線變化。
孕晚期發現雙頂徑偏小且合并其他異常時,需在產科和新生兒科共同監護下制定分娩計劃。多數單純性偏小胎兒出生后追趕生長良好,但嚴重發育遲緩者需警惕神經系統后遺癥。定期產前檢查是早期發現異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