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艾滋病潛伏期指從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到出現艾滋病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時間段,此期間病毒仍在體內復制并可通過特定途徑傳播。
傳播風險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
1.病毒載量水平:潛伏期患者血液中病毒數量雖低于急性期,但仍具傳染性。病毒載量越高,傳染風險越大。
2.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無保護性行為、血液傳播共用針具、母嬰傳播妊娠分娩哺乳是主要途徑。日常接觸如擁抱、共用餐具不會傳播。
3.免疫狀態:隨著CD4+T淋巴細胞逐漸下降,患者進入艾滋病期后傳染性可能進一步增強。
潛伏期通常持續8-10年,期間多數感染者無明顯癥狀,但約50%可能出現持續淋巴結腫大、反復口腔潰瘍等非特異性表現。建議發生高危行為后及時進行HIV抗體檢測,窗口期感染后2-6周需結合核酸檢測確認。
預防措施包括規范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暴露后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等。確診感染者應盡早啟動抗病毒治療,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可降低99%以上的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