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窩異味主要由汗腺分泌物與皮膚表面細菌相互作用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大汗腺分泌旺盛、局部細菌過度繁殖、不良衛生習慣、飲食因素以及某些病理狀態。
生理性因素中,大汗腺分泌的汗液含有蛋白質和脂質,被表皮葡萄球菌等細菌分解后會產生不飽和脂肪酸和氨類物質,形成特殊氣味。青春期后性激素水平升高會刺激大汗腺發育,導致分泌量增加。長期穿著不透氣的化纖衣物會形成潮濕環境,加速細菌繁殖。高脂飲食、過量攝入辛辣刺激食物可能改變汗液成分。
病理性因素可能與腋臭癥臭汗癥有關,通常表現為雙側腋下持續性刺鼻氣味,夏季或運動后加重,可能伴隨衣物染色。少數情況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會產生爛蘋果味體臭,肝功能異常可能導致體味帶有霉臭味。
改善措施包括每日用抗菌皂清洗腋窩,選擇棉質透氣衣物,剃除腋毛減少細菌附著。飲食上減少洋蔥、大蒜、咖喱等氣味強烈的食物攝入。癥狀明顯者可選用氯化鋁止汗劑,嚴重腋臭可考慮微波治療或手術切除大汗腺。若異味伴隨多飲多尿、皮膚發黑或黃疸,需及時排查代謝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