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器官脫垂根據脫垂程度可分為四度,臨床常用POP-Q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期法進行標準化評估。分度依據為脫垂器官最低點與處女膜平面的位置關系。
一度脫垂指脫垂器官最低點位于處女膜平面上方1厘米以上,屬于輕度脫垂,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可能偶感下腹墜脹。這種情況多與盆底肌輕度松弛有關,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
二度脫垂表現為脫垂器官最低點達處女膜平面上下1厘米范圍內,患者常有明顯的下墜感,久站或勞累后可能出現排尿不暢。這與妊娠分娩、慢性腹壓增高等因素相關,建議結合盆底電刺激治療。
三度脫垂時脫垂器官最低點超出處女膜平面1厘米以上但未完全脫出,患者可見陰道口腫物脫出,伴隨排尿困難或壓力性尿失禁。常見于多次分娩、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者,需考慮子宮托或手術治療。
四度脫垂為最嚴重程度,表現為器官完全脫出陰道口外,可能伴有黏膜潰瘍或感染。這種情況往往合并嚴重的盆底支持結構損傷,通常需要行盆底重建手術。
分度評估需由專科醫生通過婦科檢查完成,影像學檢查可作為輔助手段。絕經后女性、多產婦女及長期便秘者應定期篩查,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