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燒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食管pH監測、上消化道造影和血常規檢查。燒心可能與胃食管反流病、胃炎、食管炎、胃潰瘍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
1、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燒心原因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腸黏膜的病變情況。通過內鏡能清晰識別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胃潰瘍等器質性病變,必要時可進行組織取樣活檢。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以上,過程中可能產生輕微不適,但通常耐受性良好。
2、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可通過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或胃黏膜活檢進行診斷。該細菌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胃酸分泌異常,引發燒心癥狀。陽性患者需接受規范根除治療,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3、食管pH監測
24小時食管pH監測能客觀記錄胃酸反流頻率和持續時間,對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尤為重要。檢查時將微型酸度傳感器經鼻腔置入食管,監測期間需正常飲食并記錄癥狀發作時間。該檢查可區分生理性反流與病理性反流,為治療提供依據。
4、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顯示食管蠕動功能、賁門松弛情況及胃部形態,對食管裂孔疝、胃下垂等結構異常有較高診斷價值。檢查時需吞服硫酸鋇造影劑,通過X線動態觀察造影劑通過過程。雖不如胃鏡直觀,但適合無法耐受內鏡檢查的患者。
5、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可評估是否存在貧血或感染,長期燒心可能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提示可能合并嗜酸性食管炎,該病表現為吞咽困難和燒心。檢查結果異常時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明確病因。
日常應避免高脂飲食、咖啡、酒精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進食后2小時內不要平臥。超重者需控制體重,睡眠時抬高床頭可減少夜間反流。若癥狀持續或伴隨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警示癥狀,須及時復查胃鏡排除惡性病變。規律作息和情緒管理對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燒心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