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能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不適、尿液渾濁等癥狀。
1、尿頻尿急:
尿路感染刺激膀胱黏膜,導致排尿次數顯著增加,每小時可達數次,同時伴有強烈的尿意感。患者常描述為“剛上完廁所又想尿”,夜間癥狀可能加重。這種情況與膀胱過度活動癥不同,通常伴隨其他感染特征。
2、排尿灼痛:
排尿時尿道燒灼感是典型癥狀,尤其在尿液排出終末時疼痛加劇。這種疼痛源于炎癥介質刺激尿道神經末梢,可能放射至會陰部。嚴重者會出現排尿中斷現象,與前列腺增生癥狀需進行鑒別。
3、下腹墜脹:
膀胱三角區炎癥可引起下腹部持續鈍痛,在憋尿時尤為明顯。部分患者伴有腰骶部酸脹感,與腎盂腎炎的腰部叩擊痛不同。按壓恥骨上區可能誘發疼痛,但無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4、尿液異常:
感染導致尿液顏色加深,可能出現云霧狀渾濁,靜置后可見沉淀物。約30%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尿液顯微鏡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和細菌。特殊情況下尿液可能出現腐敗氣味,與飲食因素導致的暫時性氣味改變不同。
5、全身癥狀:
上尿路感染可能伴隨38℃以上發熱,伴有寒戰、惡心等全身反應。老年患者可能出現意識模糊等非典型表現。這些癥狀提示感染可能已波及腎臟,需立即進行血常規和影像學檢查。
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可稀釋尿液,減輕排尿不適。建議選擇蔓越莓汁、蒲公英茶等利尿飲品,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穿著棉質透氣內褲,性生活后及時排尿。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功能,減少尿潴留風險。出現持續發熱或腰痛時需急診處理,避免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