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勻脂肪肝指肝臟脂肪沉積分布不均的病理狀態,可能由酒精濫用、代謝綜合征、病毒性肝炎、藥物毒性、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其危害包括肝功能異常、纖維化進展、代謝紊亂加重、心血管風險上升、肝癌發生概率增加。
1、肝功能損害:脂肪沉積不均導致肝細胞炎癥反應,ALT、AST等酶學指標持續升高。需戒酒、控制體重,必要時使用水飛薊賓、雙環醇、谷胱甘肽等護肝藥物。
2、纖維化加速:局部脂肪浸潤區域更易激活星狀細胞,超聲彈性成像顯示硬度值異常。建議補充維生素E、多烯磷脂酰膽堿,定期監測肝纖維化四項指標。
3、代謝紊亂:不均勻脂肪分布與胰島素抵抗相互惡化,空腹血糖、尿酸水平異常波動。需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啞鈴訓練、游泳等抗阻運動。
4、心血管風險:肝臟脂肪異質性沉積影響脂蛋白代謝,頸動脈超聲可見斑塊形成。控制血壓需限鹽飲食,必要時聯用阿托伐他汀、非諾貝特調節血脂。
5、癌變傾向:局部重度脂肪變區域DNA損傷修復能力下降,甲胎蛋白監測異常提示惡變可能。每6個月需進行肝臟超聲造影篩查,高危患者考慮射頻消融治療。
日常需嚴格執行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深海魚油2000mg,堅持每周5次30分鐘快走。合并糖尿病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乙肝患者需規律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當出現肝區劇痛、黃疸或腹水時,應立即進行增強CT排除肝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