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是皮膚損傷后修復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纖維組織增生現象,主要表現為疤痕凸起、發紅發硬,可能伴隨瘙癢疼痛。
1、病理機制:
疤痕增生本質是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和膠原代謝失衡。當真皮層受損時,機體過度分泌Ⅲ型膠原替代原有組織,同時轉化生長因子-β等細胞因子異常激活,導致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形成隆起性疤痕。
2、誘發因素:
創傷感染、手術切口處理不當等可破壞修復平衡。特定部位如胸肩部因皮膚張力較大更易發生,青少年與深色皮膚人群因代謝旺盛也屬高發群體。
3、典型表現:
初期呈紅色丘疹狀隆起,質地堅硬伴毛細血管擴張。進展期疤痕超出原損傷范圍,呈蟹足樣延伸,可能出現明顯痛癢癥狀,氣候變化時不適感加重。
4、鑒別診斷:
需與瘢痕疙瘩區分,后者具有家族遺傳性且會無限生長。普通增生性疤痕多在6-12個月停止擴展,但極少自行消退。
5、防治原則:
早期加壓療法可抑制增生,硅酮制劑能改善疤痕質地。頑固性增生需考慮糖皮質激素注射或激光治療,嚴重者需手術切除聯合放療。
預防疤痕增生需注重傷口護理,保持創面濕潤清潔,避免牽拉刺激。愈合期減少辛辣食物攝入,補充維生素E和優質蛋白有助于組織修復。日常可按摩疤痕改善血液循環,紫外線強烈時做好防曬保護新生皮膚。若出現持續增生或功能障礙,應及時至整形外科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