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嗜睡可通過調整作息、光照療法、心理干預、藥物調節、運動療法等方式治療。抑郁癥嗜睡通常由神經遞質紊亂、晝夜節律失調、藥物副作用、季節性情感障礙、共病睡眠障礙等原因引起。
1、作息調整:保持固定起床時間有助于穩定生物鐘,避免日間小睡超過30分鐘。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臥室環境保持黑暗安靜,溫度控制在18-22℃。建立睡前儀式如溫水浴或輕音樂,持續兩周可改善睡眠驅動力。
2、光照療法:晨間使用10000勒克斯光照箱30分鐘,模擬自然日光調節褪黑素分泌。治療需持續2-4周,最佳時段為早晨6-8點。光照時保持1米距離,可配合輕度活動如閱讀,避免直視光源。
3、認知行為:針對睡眠錯誤認知進行矯正,記錄睡眠日記識別行為模式。采用刺激控制療法,床僅用于睡眠,清醒超20分鐘需離開臥室。睡眠限制療法逐步延長臥床時間,配合放松訓練減輕焦慮。
4、藥物干預: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氟西汀可改善日間嗜睡。必要時使用安非他酮等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避免鎮靜類抗抑郁藥。嗜睡嚴重者可短期使用莫達非尼,需監測心率血壓變化。
5、運動處方: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運動后核心體溫下降促進睡眠。瑜伽或太極等身心練習可降低皮質醇水平,最佳運動時間為下午4-6點。運動強度維持在心率儲備的40-60%,避免睡前3小時劇烈運動。
均衡攝入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限制咖啡因攝入不超200mg/天。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配合腹式呼吸,每周2次正念冥想可降低睡眠敏感度。持續嗜睡超過2周需篩查甲狀腺功能,多導睡眠監測排除發作性睡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