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能由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藥物反應、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風團、瘙癢等癥狀,嚴重時可伴有血管性水腫。
1、過敏反應
接觸或攝入某些過敏原是蕁麻疹的常見誘因。食物如海鮮、堅果、雞蛋等,環境因素如花粉、塵螨、動物皮屑等均可能引發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導致體內組胺釋放,引起皮膚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形成風團和瘙癢。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有助于預防蕁麻疹發作。
2、感染
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可能誘發蕁麻疹。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均可通過免疫系統激活導致蕁麻疹。感染相關蕁麻疹通常伴隨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控制感染源后蕁麻疹癥狀多可緩解。
3、物理刺激
冷熱刺激、日光照射、壓力或摩擦等物理因素可直接誘發蕁麻疹。這類蕁麻疹被稱為物理性蕁麻疹,通常在刺激后數分鐘內出現,遠離刺激源后逐漸消退。穿戴寬松衣物、避免極端溫度變化有助于減少發作。
4、藥物反應
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麻醉劑等藥物可能引起蕁麻疹。藥物過敏反應可在用藥后迅速發生,表現為廣泛風團和瘙癢,嚴重時出現過敏性休克。出現藥物相關蕁麻疹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并就醫。
5、自身免疫
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體,攻擊自身肥大細胞導致組胺持續釋放。自身免疫性蕁麻疹病程較長,常規抗組胺藥效果可能不佳。這類患者可能需要免疫調節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蕁麻疹患者應注意記錄發作誘因,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濕潤,穿著棉質透氣衣物。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發作時可冷敷緩解瘙癢,慢性患者需遵醫囑規律用藥。如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等嚴重癥狀應立即就醫。適當鍛煉增強體質,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減少復發。